早期的互联网,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的,就是基于http-html协议的Browser-Server架构。这是几乎所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支持的信息获取方式,也是大家都遵守的通讯协议。 Server通常由公司或组织运营,允许众多的Browser终端设备连上来浏览观看。BS架构基本上是“一对多”的方式发布信息,方便信息的传播,但不方便人与人互动交流,受到server的管控和限制。微博、淘宝、百度等网站平台,基本上还是属于BS架构的系统。
自从互联网诞生,到现在还一直沿用的电子邮件,基本上属于Client-Server架构,通讯协议是开放的smtp/pop3/IMAP,相比较BS架构多了Server与Server之间的互联互通,Client与Client之间是双向平等交流。基本上所有平台都支持电子邮件的收发。
后来ICQ、QQ、Skype、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出现,也是Client-Server的架构,但私有化了通讯协议。即时通讯看似人与人之间直接互动,但需要Server管理和交换数据作用,仍然存在管控和限制。由于通讯协议是私有的,存在运营的垄断性。滴滴、Uber、摩拜等,本质上都是CS架构。
如果将BS或CS架构中的Server不断自由增加,做到人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Server,运行于个人电脑上,Server和Browser/Client同一软件(Peer),则变成点对点直接通讯和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了,使用开放的通讯协议,不再私有化,不再有垄断的管理服务器。只是http-html或smtp/pop3/IMAP协议或许过于低效不再合适、域名和IPV4公网IP也许不够用、通讯也不够安全和可靠,需要一个新的开放并开源的协议来解决这些问题。这个就是诞生了基于开放协议无中心p2p的通讯系统!
无中心服务器的p2p通讯,与电子邮件及微信/QQ等最大的区别是:通过开放协议无需中心管理服务器而互连互通。每个人不再注册在某个服务器上而依附于某家公司,不再受其管制约束。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全球唯一ID;有自己掌握的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,基于自己私人的硬件设备或是租用第三方的云服务;大家遵循同一个开放的通讯协议;在信息拥有者的授权范围内,可以在网络世界自由访问别人,同时也可以被别人自由访问;每个ID不绑定公网IP或固定域名。联络某个人,通过中间人一个接一个问的方式,或者向双方约定的任何一个提供地址交换服务的第三方查询对方IP地址。
$ 人人平等,世界和平;
$ 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;